根据预测,其铌矿储量超过10万吨,钽矿资源储量超过1万吨,另外还发现铪等其他稀有的稀土金属。目前中国探明的可利用铌矿储量仅仅只有8万吨,这一大型矿床的发现,已超出探明铌矿的总量。初步预计,开发后其总价值将超过1300亿。 早在2007年,地质科技工作者就开始进入这里展开探矿考察工作。已先后投入勘探资金超过2000万元。铌、钽均是稀有元素,它们的化学性质和结晶化学性质非常接近,常密切共生,主要应用于电子、原子能、宇宙航天、航空、火箭等工业领域以及钢铁、机械等民用工业中。这座特大型铌钽矿的发现和开发,对中国铌合金、铌钢、电子、航空航天等领域的发展具有着重要意义。
美国《防务新闻》周刊称:美国尖端武器研发所需稀土大多来自中国。近年来,中国不断加强对稀土出口控制,导致美国高科技产业或将面临“无米下锅”的尴尬局面。然而事实真的是这样吗? 稀土是一种重要战略资源,具有优异的光、电、磁、超导、催化等物理特性,能与其他材料组成性能各异、品种繁多的新型材料。在军事领域,其.显著的作用就是能大幅提高制造坦克、飞机、导弹和卫星的钢材及合金的战斗性能。
就总储量而言,稀土要比黄金丰富,但它的分布极不均匀,主要集中在中国、美国、印度、俄罗斯等少数国家。作为全球头号稀土大国,我国已探明的工业稀土蕴藏量占世界的80%,且具有种类全、品位高、矿点分布合理等特点。 然而,宝贵的稀土资源在中国却被以令人吃惊的价格贱卖。据统计,从上世纪90年代至今,中国稀土的出口量增长了约10倍,平均价格却被压低到当初价格的六成左右。在世界电子、激光、超导等高科技产业规模呈几何级数增长的情况下,中国的稀土价格并未水涨船高,美国从中国购入的稀土价格竟低于其在国内开采的成本。
“中东有石油,中国有稀土。”这是邓小平的一句名言。然而,当发达国家将稀土视为战略资源而加以保护和大量储存的同时,中国却对其进行“大甩卖”,导致欧美每年以极其低廉的价格进行囤积,一旦资源短缺,它们就抛出库存以压低价格。 今天,中国占有世界90%以上的稀土市场份额,但却缺乏市场定价权,这引起了有识之士的强烈关注。北京大学博士青岩的文章《中国应立即禁止稀土出口》,一度在互联网上被广泛转载。国内某网站的调查则显示,97.6%的网民认为国家应加强稀土出口管制,还有超过60%的人赞成将战略性工业原料作为与欧美谈判的筹码。
事实上,我国国土资源部从2007年起就已开始调控稀土产量。工业和信息化部也透露,将尽快完善相关政策法规,积极推进《稀土工业发展专项规划》和《稀土工业产业发展政策》出台,配合商务部完善出口管理机制,进一步细化稀土产品出口税号,严格稀土出口企业资质认定,完善稀土出口配额分配办法,防止资源流失。
